毛赋真

Spring first.

阳朔日记

第二十五日


老外的胡臭,仿佛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,靠身体散发气味,划清界限,趋避攻击。也不好说,这样的能力,是尚未退化还是尚未进化。

烧烤是一种返祖文化,将食材用铁串或木串连接起来,是模仿了动物的骨头。

佐料是愚蠢的,有改善嗅觉和味觉的作用,但其原意是为了防腐:延缓我们对“腐坏“的敏感。这俩种,恐怕都有自欺的成分。

不加佐料是愚昧的,譬如有些时候我看“手抓羊肉”的态度。我们的祖先用什么调味呢?当然是食之原貌,甚至都不拔毛。

香料有审美等级。比如“辣”就在稍低的层次,“辛”就比较高级——为什么用“辛香”这个词。

我杀死了一只蜻蜓,并没有直接杀死他,而是捏住他的翅膀,又松开他,两只膀子融在一起,不能飞了,只能等死。

一个东北老哥(姑且当他是老哥),对两个说壮语的姑娘:“能看出你们是广西人,倒是没看出你们是壮族。”能看出是广西人,也只是心理暗示。

东北人倒是很好认,听他们说话,像是看人在烂泥地里滑冰。

国人普遍对“民族”一词存在误解,将之与血统和长相挂钩。中国这个高度“民族”融合的国家,且不说用血统划分民族(当然,血统划分的是种族)的准确性,其难度也非常之大。基本上,民族成分是风俗和文化认同决定,汉壮回蒙苗满土家,面孔是没啥识别性的。我就是个南方汉族+北方汉族+蒙古语族的杂种,那么我的长相到底算在哪个?唯一确定的只有我是黄种人。在户口本身份证上标出民族,这样做是有很大隐患的。不过某些时期却又是聪明的做法,就像周王室给各国分封,官方承认地位,都是一个作用,维稳。也美其名保护特殊文化——在破坏殆尽之后。

不吃香菜的人和不吃折耳根的人区别,大于汉族和壮族的区别。

周王朝后来怎么样了?国有难,X必乱。当然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,我们不会再有动荡时期。

回头再想,用汉字给五十五个民族命名之后,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语言称呼自己的,反而不那么重要了。更何况,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,甚至没有自己的语言。

所以民族到底是肏他个秤砣的什么东西?

最大障碍是刻板印象。

中午吃椿记,晚上吃打包回来的剩菜,津津有味。

评论
热度 ( 1 )

© 毛赋真 | Powered by LOFTER